边缘计算社区

八大国家枢纽节点投资金额突破435亿!算力布局加速推进!

近日,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数算一体,驱动未来”交流活动上,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集约化、一体化、协同化、价值化、绿色化是未来设施建设的发展趋势,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其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刘烈宏提到,自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我国已推动建设了八大国家枢纽节点和十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在相关部门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截至今年6月底,八大国家枢纽节点的直接投资已超过435亿元,并拉动了超过2000亿元的投资。机架总规模超过195万架,整体上架率达到约63%。东西部枢纽节点间的网络时延已基本满足20毫秒(ms)的要求,新建数据中心的电能利用效率(PUE)最低已降至1.04。这表明,东部算力需求正在有序向西部迁移,算力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

为了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算力供给体系,刘烈宏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策略。这包括统筹多元算力的一体化布局,促进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量子算力的融合发展;统筹东中西部算力的一体化协同,提升算力网络的传输效能;统筹算力与数据、算法的一体化应用,赋能各行各业;统筹算力与绿色电力的一体化融合,推动清洁能源算力中心的建设;以及统筹算力发展和安全保障的一体化推进,加快构建数据中心集群的安全体系。

八大国家枢纽节点是什么?

八大国家枢纽节点是中国在算力网络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京津冀枢纽、长三角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枢纽、成渝枢纽、内蒙古枢纽、贵州枢纽、甘肃枢纽、宁夏枢纽。这些枢纽节点的建设标志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完成总体布局,并全面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

地理位置与功能定位

  • 西部地区(宁夏、内蒙古、甘肃、贵州):这些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适合建设大规模数据中心。因此,它们主要承接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旨在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发挥资源优势,夯实网络等基础保障。
  • 东部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地区集结了多个重要城市群,用户规模庞大,对算力需求较高。这些地区的枢纽节点重点是统筹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服务于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同时,东部地区也面临着能耗指标紧张和电力成本较高等挑战。

数据中心集群规划

围绕八大算力枢纽节点,国家还规划了十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分别是中卫集群、天府集群、重庆集群、贵安集群、庆阳集群、和林格尔集群、张家口集群、芜湖集群、韶关集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每个算力枢纽节点基本上都对应一个数据中心集群,但成渝枢纽和长三角枢纽较为特殊,各自拥有两个集群。

详细介绍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个图

发展现状与趋势

  • 算力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中国算力规模增速显著,已成为全球算力规模第二大的国家。不同场景对算力的要求存在差异,普算和智算在各地的发展速度和占比也有所不同。
  • 经济拉动作用明显:算力建设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如甘肃庆阳通过建设数据集群实现了GDP的快速增长。
  • 运营商主导建设:各枢纽节点的算力中心多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参与承建或共建,体现了三大运营商在算力版图中的龙头地位。
  • 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尽管算力产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市场需求碎片化、基础软件生态较弱、国产算力芯片供应能力不足等挑战。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算力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算力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八大国家枢纽节点作为中国算力网络布局的核心,正积极推动算力资源的有序转移,有效解决了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的问题,并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随着对这些枢纽节点的投资金额突破435亿大关,我国的算力布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推进,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算力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这八大国家枢纽节点将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加关键和重要的作用。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青ICP备20000204号-2